史記

ㄕˇㄐㄧˋ

shǐ jì

解釋

1.古時史書的通稱。《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

2.書名。漢朝司馬遷撰。一百三十卷。起自黃帝,訖漢武帝,分為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二十四史之一,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南朝宋裴駰作集解,唐司馬貞作索隱,張守節作正義。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史記》,最早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的司馬遷(太史公)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 該書原稿約在西漢末年佚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記殘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國六朝抄本;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記為現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記集解》(其中有十五卷爲別版補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三家注史記. 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皆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記》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爲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太史公書》 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記》、《太史公傳》 、《太史記》 、《太史公》 . 《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逐漸成爲“太史公書”的專稱 .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77abf6a0b4150e6379d51ae955343a5 83a8f252c2b1387a4aea0f2efd99275328de27d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