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shí xiào bǎi
義參「五十步笑百步」。見「五十步笑百步」條。
此處所列為「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源,提供參考。《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1>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2>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注解〕(1)填然:鼓音充實盛大的樣子。(2)棄甲曳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落荒而逃。
此處所列為「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各國時常互相攻伐,為了遏止戰禍的蔓延,讓百姓過安定的生活,孟子便周遊列國,勸導國君實行王道,重視仁義,以改變這種好戰的風氣。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治理國事,真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則逃了五十步就止步了。如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01.清.陳確《陳確集.別集.卷六.葬書上.與張元岵前輩書》:「蓋族葬之禮行,則葬師之說廢;葬師之說行,則族葬之禮廢;此必不兩存之勢。稍為牽制,必致濫觴,五十笑百,可為明喻。」
五十步笑百步,簡稱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之一則寓言. 孟子對梁惠王(魏惠王)說,士兵在陣前逃跑,一人逃了五十步,另一人逃了一百步,前者就譏笑後者不勇敢,以此來比喻譏笑別人犯錯時,自己亦犯了同樣之錯誤,只是程度輕一點.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載)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312030649f93959ea9225cd7437e76e5 | 7e8ce66269e1485d16ba01b9f0a11f96e0bbf158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