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長

ㄅㄠˇㄓㄤˇ

bǎo zhǎng

解釋

一保之長。《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帝從其議。三年,始聯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詔畿內之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幹力者一人為保長。」《福惠全書.卷二三.保甲部.調集符信》:「信籤發到,該保長將存執左半籤比對,長短字跡不差,方可施行。」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保甲法,王安石變法之一.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農寺制定《畿縣保甲條例》頒行. 鄉村住戶,每十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 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 用以防止農民的反抗,並節省軍費. 保甲法受到了保守派的猛烈攻擊. 樞密院和司馬光、劉摰等強烈反對保甲法,認爲:行保甲法,無疑鼓勵民兵,甚至可能導致地方勢力增長和兵變. 因此宋神宗也一度打算廢除保甲法,但得王安石勸解,得以保留. 元豐八年,宋哲宗嗣位,司馬光上疏乞罷保甲,他在《乞罷保甲狀》曰:“古者八百家纔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閒民甚多”;“自唐開元以來,民兵法壞”,此後“民間何嘗習兵”;今“國家承平百有餘年”,百姓皆“不識兵革”,一實行保甲法“皆戎服執兵,奔驅滿野”,鄉間老人“以爲不祥”. 宣和年間,保甲法弛廢 . 梁啓超《王安石傳》表示:“保甲之法既廢,將兵之制復壞,宋欲不南,更可得耶?然則禍宋者,果荊公乎哉,抑溫公乎哉?” *民事防護 *保甲制度 *府兵制 (唐代一套類似的兵制) *兵農合一 *保安團 *王安石變法...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ㄅㄠˇㄔㄤˊ

bǎo cháng

解釋

鳳凰晝鳴。漢.劉向《說苑.卷一八.辨物》:「天老曰:『夫鳳,鴻前麟後,……。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飛鴻曰「上翔」,集鳴曰「歸昌」。』」一說鳳凰夜鳴。《宋書.卷二八.符瑞志中》:「鳳凰者,仁鳥也。……昏鳴曰固常,夜鳴曰保長。」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dfc67e163e8caa01eaa8bdc4a25fd35 78732c0e898857a62e1e7654f9c0da8ae3627ce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