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舞

ㄨˇ

shī wǔ

解釋

一種舞蹈。我國民俗舞的形式之一,用布作成獅子形,由二人或三人成一組,披於身上,隨鑼鼓聲舞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舞獅是一種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於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香港、澳門、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琉球都能找到. 然而,各地獅子的樣貌,皆是對獅子形態宛然不同的藝術詮譯. 在臺灣稱「弄獅」(lāng-sai)、在日本稱「獅子舞」. 一般認為,中國獅子的引入發生於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公元1世紀). 天竺、獅子國的外使朝貢,使宮庭的藝術部門有了發揮機會. 隨之,模仿真獅的藝術應機而生;可見漢史書《漢書禮樂誌》、唐史書《通典》、《舊唐書‧音樂誌》、《樂府雜錄.龜茲部》都有文字描述. 白居易《西涼伎》詩中有提及獅子舞是西涼舞種之一支. 時至明、清,這項表演藝術經常與武術及武館相聯. 表演者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在鑼鼓音樂下,作出仿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 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 . 但二十世紀中後期,通過諸如香港邵氏電影「南北獅王」、少林小子、黃飛鴻等電影,以及舞獅的國際化而逐漸扭轉其形勢. 如今已成不少香港、臺灣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 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受到大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83278c4b0c9c9251c76013f4e4d21c6 78358b8a5d7d4e6366e2859b41c3502d64c3f5b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