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風骨

ㄏㄢˋㄨㄟˋㄈㄥㄍㄨˇ

hàn wèi fēng gǔ

解釋

東漢末年建安時期詩歌所表現出的特色。此時期的詩歌剛健遒勁,和齊梁時期的采麗摛文迥然不同。也稱為「建安風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或魏晉風骨,指中國建安時代(196年-220年)作品(即建安文學)中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漢朝建安年間,三曹與建安七子等詩人繼承《詩經》及東漢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一方面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朝末年的大動亂、大分裂, 表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一己欲在天下建立偉業的雄心壯志. 建安文學具現實性,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的實況,作品內容充實,表現慷慨悲涼的特色;建安文學亦具抒情性,表達作者個人理想,及其拯物濟世的抱負,言辭懇切,有剛健明朗的特色,後人稱之「建安風骨」. 其詩歌,大多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簡練剛健,自然明白而流暢,成爲後世詩歌推崇的榜樣. 建安文學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爲典範.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 《文心‧風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c9ecfd4bcd8400e7c8375cafb0d4ffd 77aef52e51140c93635f324a65be642fa295dfa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