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

ㄨㄚˇㄌㄚ

wǎ lā

解釋

元朝亡後所分出的一部落,約包括現今的新疆北部與蒙古西部。明英宗時,也先其部太師,屢寇明邊,英宗親征,至土木堡,竟被擄。後來也先自立為大元田盛可汗,據有大漠南北地,勢極強,至也先死而衰。清初,漠西蒙古分和碩特、杜爾伯特、準噶爾、土爾扈特四衛拉特(即瓦剌)。四部之中,以準噶爾最強,乾隆年間討平之。清代官書作「厄魯特」,也作「額魯特」。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瓦剌(;Өөрд;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稱斡亦剌惕、明朝稱瓦剌、清朝稱衛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於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其實瓦剌是衛拉的漢語俗稱 ,特是複數詞. 歷史上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是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的. 古代兩分爲“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即不裏牙惕、斡亦剌惕). 到後來爲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爲主). 「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鄰近者」. 瓦剌人在當時通常自稱衛拉特人而非蒙古人,由於與週鄰突厥系諸部長期影響讓西部蒙古的瓦剌也有突厥化的跡象,讓瓦剌跟東部蒙古諸部更加不同. 在1640年9月蒙古喀爾喀部和衛拉特的領導們制定的《蒙古—衛拉特法典》條款就稱雙方為“蒙古和衛拉特”. 瓦剌先世爲“斡亦剌惕”. 原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區. 過著以狩獵為主、輔以漁牧的生活,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 人數眾多分成許多分支,各有其名. 屬蒙古系族之一支,但由於與週鄰突厥系諸部長期交錯雜居,在語言等方面又具有突厥系的某些特點. 瓦剌有四大部或四萬戶,其中包括許多古老的蒙古語部落和突厥語部落. 成吉思汗立國時,忽都合別乞領有四千戶. 與成吉思汗...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fe4dc6f6b9571e9162d0eef582fecca 74630a353b9f50dbabcbaaba108c1b33aa8f38d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