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12 18

ㄙㄢˇ

sǎn

解釋

[名]

1.遮蔽雨水或陽光的用具。同「傘」。《集韻.上聲.緩韻》:「,亦作傘。」《晉書.卷八三.王雅傳》:「將拜,遇雨,請以入。」宋.陸游〈鏡湖女〉詩:「女兒妝面花樣紅,小翻翻亂荷葉。」

2.絲綾。《廣韻.上聲.旱韻》:「絲綾。」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傘,粵、客語叫遮,是一種用來遮蔽雨、雪或日光照射的工具. 使用時,將傘舉在頭上,竹或金屬製成的骨架會撐開紙或布製成的薄膜,藉此遮擋. 用來遮蔽雨的傘稱為雨傘,用來遮蔽陽光的傘又稱作陽傘. 傘也可以固定在露臺桌等戶外傢俱,或用在海灘上,達到同樣的效果. 最古老的傘源自何處尚不可考,各文明都有出現遮蔽擋雨用的手柄,但是大多不能折疊且笨重,亞洲相傳在戰國時代中國的能匠魯班的夫人發明第一把傘的記載,是第一種可以擋雨收揚摺傘,其基本架構沿用到今. 隨著時代發展,在中國唐朝出現了油紙傘,宋朝時稱之為綠油紙傘,明朝之後這種工藝品開始於民間普及. 在十九世紀歐洲出現了鯨骨和防水布制的傘. 1928年,德國人Hans Haupt對拄著柺杖不便攜帶長柄傘發明了最初的伸縮傘,收縮後幾乎能放到口袋裡,所以也被稱為口袋傘. 1930年代,中國機械學家老焱若見到中國的油紙傘在下雨前後攜帶非常不便,又發出燻人的桐油味,便想出使用絲綢做傘面、鋼架可摺疊的雨傘,傘柄可經縮短後放入手提包. 樣品製成後,老焱若未能找到廠家生產,因爲當時中國人民收入低,購買不起比直柄油紙傘價格高的摺疊傘. 後來,這種技術傳到...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13e5d291496c82fa1993899c294cab6 7301d47c5905635758de204edfc514840927773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