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僧繇

ㄓㄤㄙㄥㄧㄡˊ

zhāng sēng yóu

解釋

人名。(西元479~?)吳人,南朝梁畫家。善山水佛像。所畫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所繪山水,在素縑上,以青綠重色先圖峰巒泉石,而後染出丘壑巉巖,不以筆墨先鉤,謂之沒骨皴;後人將其畫法與吳道子並稱為「疏體」。武帝時,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張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張僧繇,南朝梁吳中(今江蘇蘇州)人,畫家. 梁武帝天監(502年-519年)中爲武陵王國侍郎、在宮廷祕閣掌管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 子善果、儒童,師於父,均擅繪宗教畫. 張僧繇擅長寫真、釋道人物及佛教畫;武帝崇奉佛教,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的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肖像,曾畫在外諸王之外貌,武帝看了,認爲“對之如面”. 他亦善畫龍、鷹、花卉、山水等,他畫的龍非常神妙. 相傳他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給其中的二條龍點上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雲駕霧地飛到天上去了,而未點睛者仍在牆壁上. (“畫龍點睛”). 他一生苦學,“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 ” 評者謂僧繇勤於作畫,師模宏遠,骨氣奇偉,“六法”精備. 用筆多依書法,點曳斫拂,如鉤戟利劍,改變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連綿循環之勢. 又因着爲筆不多,點劃時見缺落,而形象具備,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唐吳道子並稱“疏體”,以區別於顧陸的“密體”. 張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武圖》、《行道天王圖》、《清谿宮水怪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9bd17f433f1596b184b30d8b28674e1 72c3b1d2b8904222c70eb0c8eb3f9155e36ad82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