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儀

ㄉㄧㄢˇㄧˊ

diǎn yí

解釋

典禮、儀式。《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劉昆傳》:「教授弟子恆五百餘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典儀,負責掌管朝會司儀,或是協助王公貴族完成典禮儀式的官員,多為屬官. 官位歷朝歷代有所變化,從九品到四品皆有之. 典儀的本質工作,大體為掌管司儀,指導禮儀活動的工作,因此可知其最早應該可以追溯至周朝的「司儀」一職,《周禮·秋官司寇·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 最初設立於南朝齊,全稱為典儀錄事,是東宮的屬官,隸屬太子殿中將軍,掌管朝會司儀. 於南朝梁、陳,所屬不明,負責掌管唱警唱奏的工作. 而到了北魏則有「典儀監」一職. 至於隋朝典儀則是作為謁者臺的屬官.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典儀一職復置,定員為兩人,隸屬於門下省,負責掌管殿廷贊唱之節及版位之次,官位為從九品下,在初期用人很少,直到唐太宗貞觀(627—649)以來多用士人. 金朝時典儀則是詹事院的屬官,官位為從六品. 再後來到了明代,改名為典儀正,在各個王府的典儀所中分置,定員為一人,官位為正九品,負責掌陳儀式. 清承明制,於宗室王公的府上亦設立典儀一職,皆為旗人,負責指導王公貴族完成禮儀方面的活動,官位為四品至八品. * 王府、貝勒府:四品、五品、六品典儀(最高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543afad296689cd3a5f6bf63d8dab9a 72b800a055db7bcb7a1215270543a19ef793a45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