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

ㄨˇㄙˋㄩㄣˋㄉㄨㄥˋ

wǔ sì yùn dòng

解釋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引起北京的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到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重新省思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影響甚鉅。五四運動提倡的白話文,在當時的文壇掀起了巨大的波濤。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導致北京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範圍於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檢討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學生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 事情的緣由是,中國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本期望“公理戰勝強權” ,能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參會各國決定把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民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積蓄的民族情緒爆發,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上街遊行,並發展到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 “五四運動”這個概念一般還包括5月4日後一系列的全國性遊行示威、罷課、罷市、罷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參與的六三運動,導致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被罷免,最後中國代表團6月28日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 . 關於“五四運動”跟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關係有不同看法 ,一種意見認爲二者基本是一個運動的兩個階段,可以統稱爲廣義的“五四運動”,或者“五四新文化運動” ;另外一些意見認爲二者有聯係但應該區分開:自由主義者認爲一個是文化運動,一個是政治運動 ;或者一個是啓蒙,一個是救亡 ;蔣介石認爲一個是崇洋媚外 ,一個是愛國運動 ;毛澤東認爲一個是舊民主主義,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個是新民主主...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3da4c4a5cfb715b48ed2d9ccc8e5709 729f6c2be38787d2685623248c4c54316f6672b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