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ㄍㄨㄛˊㄩˇㄓㄨˋㄧㄣㄈㄨˊㄏㄠˋㄉㄧˋㄦˋㄕˋ

guó yǔ zhù yīn fú hào dì èr shì

解釋

民國七十五年一月由教育部所公告的譯音符號。是根據原有之「國語羅馬字」、「譯音符號」修訂而成。特點為用現今通行之四聲調號表示四聲。如yōu(ㄧㄡ)、yóu(ㄧㄡˊ)、yǒu(ㄧㄡˇ)、yòu(ㄧㄡ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或稱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國音二式,是中華民國在1980、90年代採用的譯音系統. 注音第二式屬於國語羅馬字拼寫方案,中華民國教育部出面邀集學者進行修訂,1986年正式公佈. 教育部公告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臺(75)社字第〇三八四八號 主旨:公告「注音第二式」,自公告之日起正式使用. 說明:一、本「注音第二式」係修訂民國二十九年所公佈之 「譯音符號」. 二、「注音第二式」自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十日臺(73) 社字第一七六九八號公告試用一年,已試用期滿,經檢討 修正,茲公告正式使用. 三、附「注音第二式」於後. 中國自從明朝末葉海禁大開之後,歐西人士紛紛東來,或傳教,或經商,或敦睦邦交;為便於學習中文,採用歐西a b c d e等字母以拼注中文漢字之讀音,於焉開始. 萬曆年間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馬竇之著「泰西字母」,天啟年間傳教士金尼閣之著「西儒耳目資」,系統漸趨完整. 清朝以後,英國使華外交官威妥瑪著「語言自邇集」,所制訂之威妥瑪拼法,流傳尤廣. 舉凡教會、外交界、郵政、海關、新制學堂及學習華語者,競相採用,今民間所...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bc9fa614d0e634efa66a5957a3ca810 70f6e9228d9bb311f4b83da405a51c07007dbc9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