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

ㄢˋㄅㄧㄥㄅㄨˋㄉㄨㄥˋ

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釋

暫時停住軍事行動,有觀望形勢的意思。今亦指負有任務卻不採取行動。目前情勢未明,我們最好按兵不動,以免遭受損失。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暫時停住軍事行動,有觀望形勢的意思。今也指有任務卻不採取行動。《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於是傳檄三寨,且按兵不動,遣人齎書以達曹操。」《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幕府裡面子上雖含糊答應,暗地裡卻給他個按兵不動。」也作「按兵不舉」、「案兵不動」。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暫時停止軍事行動,有觀望形勢的意思。#語本《荀子.王制》。後用「按兵不動」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典源

#《荀子.王制》1>具具而王,具具而霸,具具而存,具具而亡。用萬乘之國者,威彊之所以立也,名聲之所以美也,敵人之所以屈也,國之所以安危臧否也,制與在此,亡乎人。……誠以其國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國為危殆滅亡之所,亦危殆滅亡。殷2>之日,案3>以中立無有所偏而為縱橫之事4>,偃然5>案兵6>無動,以觀夫暴國之相卒7>也。案平政教,審節奏,砥礪百姓,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勁矣。案然修仁義,伉隆高,正法則,選賢良,養百姓,為是之日,而名聲剸天下之美矣。權者重之,兵者勁之,名聲者美之。夫堯、舜者,一天下也,不能加毫末於是矣。〔注解〕(1)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2)殷:富足、富裕。(3)案:同「安」,語助詞。(4)縱橫之事:合縱與連橫的事情。比喻外交之事。(5)偃然:停止、平息的樣子。偃,音|ㄢˇ。(6)案兵:亦作「按兵」,止兵不動。(7)相卒:相抵觸、相對抗。〔參考資料〕《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後反。趙簡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謀利而得害,猶弗察也。今蘧伯玉為相,史鰌佐焉,孔子為客,子貢使令於君前,甚聽。《易》曰:『渙其群,元吉。』渙者,賢也;群者,眾也;元者,吉之始也;渙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賢也。」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凡謀者疑也,疑則從義斷事。從義斷事則謀不虧,謀不虧則名實從之。

典故說明

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書證

01.《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後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02.《新五代史.卷二三.梁臣傳.王景仁》:「師範以兵背城為兩柵,友寧夜擊其一柵,柵中告急,趣景仁出戰,景仁按兵不動。」03.《水滸傳》第六八回:「史文恭聽了,又分撥人去幫助曾索。又聽得寨前砲嚮。史文恭按兵不動,只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04.《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使人迎董卓於澠池,卓按兵不動。」05.《封神演義》第八七回:「子牙著實傷悼,對眾門人曰:『今高蘭英有太陽神針,射人二目,非同小可,諸將俱要防備。』故此按兵不動,再設法以取此縣。」06.《隋唐演義》第三九回:「楊義臣出師已久,未有捷音,按兵不動,意欲何為?」07.《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幕府裡面子上雖含糊答應,暗地裡卻給他個按兵不動。」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使用類別】用在「靜止觀望」的表述上。

【例句】<01>上級早已把任務交下,為何過了幾個月,你們還是按兵不動?<02>這事極為可疑,我勸你還是暫時按兵不動,看看後續發展再說吧!<03>他這個人老奸巨猾,表面上按兵不動,暗地裡花招不斷,讓我吃了不少悶虧。<04>對方不清楚我們的底細,只要耐住性子,按兵不動,他們是不敢輕易出手的。<05>不管對方如何叫罵,他仍是無動於衷,按兵不動,反而使敵人心中產生疑慮。<06>各個加油站都紛紛降價促銷,只有這個加油站仍然按兵不動,不知在打什麼算盤?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96750b41b423c65eb78815c20acc859 70cc7da1e4b9654d46ef71676499cdff5d6d9a2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