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戲

ㄘㄞˇㄔㄚˊㄒㄧˋ

cǎi chá xì

解釋

一種流行於江南各省的地方戲劇。最早出現於江西省南部九龍地區,隨後流傳於閩、粵一帶的客家地區,成為客家戲曲的代表,俗稱為「打採茶」。由小型的三腳採茶戲,吸收歌仔戲等地方戲曲的內容而發展成大型採茶戲。唱腔仍以客家山歌、民謠小調為主,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或民間傳奇等,深具地方特色。簡稱為「採茶」。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採茶戲是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民間小戲,其音樂基礎為民間採茶時所唱的採茶山歌,與花鼓戲有相當的關係. 採茶戲的最初僅是採茶歌曲,在民間傳唱,後被引入年節的社火等活動中,或作為沿街表演,逐漸配上舞蹈,最後結合劇情的演出而成為小戲的一支,其發展成形清代,依流行的不同地區,可分為江西採茶戲、安徽採茶戲、廣東採茶戲等. 著名的黃梅戲即是由採茶戲的一支所發展出來的. * 黃梅採茶戲 * 陽新採茶戲 * 贛南採茶戲 * 南昌採茶戲 起源於清朝末期流行於贛中北一帶的“花燈”和“十二月採茶調”,流行於南昌、新建、安義、進賢、豐城、永豐、永修等地區,著名曲目有:《南瓜記》、《鳴冤記》、《辜家記》、《花轎記》(合稱“四大記”). * 萍鄉採茶戲 贛中採茶戲包括撫州採茶、吉安採茶、寧都採茶、高安採茶、袁河採茶與萬載採茶. 清道光初年,撫州採茶由宜黃傳入永豐,由永豐向西,流傳至吉水、吉安;向南,則傳至寧都. 吉安和寧都此前本地都有燈綵流行,稱花鼓燈,常能演出一些單臺戲和一旦一醜戲,如《十帶貨》、《賣花線》、《補碗》等,及至撫州採茶從永豐傳入,與之結合,即形成吉安採茶和寧都採茶,藝人把由撫州採...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77037bf20c8febb1a0fa53f775335e5 70833f82337e5b058ab604c29bba968a0547072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