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

ㄨˇㄏㄨˊㄌㄨㄢˋㄏㄨㄚˊ

wǔ hú luàn huá

解釋

漢武帝時曾在邊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為塞外部族內徙的開始。東漢末年,天下紛擾,內徙的部族人數增多,由於生活習慣和漢人不同,故常有爭端。晉武帝時的郭欽及惠帝初年的江統,曾先後建議將境內的胡人遷往塞外,但均未被採用。惠帝時八王相攻,政權混亂,導致匈奴劉淵首先發難,自立為漢王,此後諸胡紛建政權,晉室被迫南遷,北方盡成胡人天下,史稱為「五胡亂華」。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五胡亂華,中國歷史名詞,是指中國西晉時期北邊衆多遊牧民族趁晉政權在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征服漢地北部以建立五胡十六國,與退守漢地南部的晉政權形成對峙之勢.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 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漠北遊牧民族與漢地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 由於漢族人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遷移至漢地南部的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平衡. 南宋作品《容齋隨筆》中,作者洪邁首次提出五胡亂華這個名詞. 傳統上,除漢族以外的塞外各民族都可以被泛稱為胡人. 五胡這個名稱的來源,學界有所爭議. 從比較早的有關記載來看,胡人的稱謂最初僅限於匈奴. 在秦末漢初,漠北的匈奴形成爲一個領地很廣的大型帝國,至冒頓單于統治時期,匈奴擊敗了其西境以月氏爲首的諸多各民族聯盟,還擊敗了其東境強大的東胡民族. 這些被打敗的遊牧各族自然也就被納入到了匈奴的勢力範圍內. 由於匈奴以胡自稱,又適逢西漢初期漢匈和解,於是這些被...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75af0e566551706f55d9397956fd261 6ff9294cb816469e911e49c4d6b7cb2d0f26bd2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