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huái hǎi xì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蘇省淮陰、徐州、漣水、泗陽一帶的劇種。參見「拉魂腔」條。
淮海戲是中國江蘇省淮安方言和海州方言區的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淮東話北部地區的淮安、連雲港、宿遷的沭陽和泗陽、鹽城北部地區等. 源出於沭陽、海州、灌雲一帶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絃伴奏,又稱“三刮調”.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爲“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 淮海戲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55年正式定名爲淮海戲. 主要流行於江蘇北部的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及鹽城市的北部地區. 源出於沭陽、海州、灌雲一帶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絃伴奏,又稱“三刮調”. 早期是沿門說唱民間故事的“門頭詞”,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後,藝人自由結班發展成爲打地攤演出的“小戲”(當地稱海州五大宮調爲“大戲”). 淮海戲以沭陽方言爲標準音,並結合兼顧附近的泗陽、淮陰、漣水、海州鄉音. 淮海戲的產生有三種說法: 一是清乾隆年間,山東歷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因災年饑荒,身背大鼓三絃,到沭陽一帶賣唱乞討,有邱、葛、楊姓3人從其學藝,播下淮海戲的種子. 二是200多年前,海州民間盛行“太平歌”和“獵戶腔”兩種民歌,當地邱、葛、楊3人加以改造,形成“怡心調”和“拉魂腔”,後3...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61e5606d30eac110f8177387bb202d9a | 6fdb5902bc16ebb27decbec9a25391a4997ca8c9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