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bào chóu
以行動來打擊仇敵。《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初,瑗兄章為州人所殺,瑗手刃報仇,因亡命。」《紅樓夢》第四五回:「竟不是為詩畫來找我,這臉子竟是給平兒來報仇的。」也作「報讎」。
報復,又稱復仇或報仇,是一種道德或倫理方面的核心價值. 它是對某人或一羣人的不滿行爲,以響應申訴,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可感知的 . 在報復的過程中,. 《聖經》也有關於復仇的經文,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1章曾提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代表如被另一人冒犯時,最多隻能用相同尺度還手,惟相關內容可能只是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到迦南(應許之地)時面臨當地外族侵擾時的反應,例如在約書亞記中敘述對耶利哥等外族民眾進行屠殺等(據聖經描述是上帝「不悅」當時外族拜偶像及姦淫罪等「罪惡」行為). 但到了新約聖經時代,耶穌教訓人們要以憐憫代替報復(《馬太福音》第5章). 在現代文明法律,報仇不是合法殺人的自辯理由,遭侵犯者的權益由法律保障並依法懲治侵犯者,超出法律範圍的受侵犯項不能追究(即以刑罰代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不過,在某些電影、小說、故事,報仇是英雄行為,尤其是「報父仇」、國仇家恨. 此外,不少經革命或政變上臺的軍事政府領導人,往往會以各種手段去鎮壓及政治報復反對者及持不同政見者,如逮捕入獄,基於維護政權的法統性,甚至會處決持不同政見者. 一些人將死刑和其他的司法處罰當成平撫...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b327b4c63321e9836efd1c5fdad018e7 | 6fb0132b4c15dde71181d92abf7eb230ba86dd8a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