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àn cì qí jiān
義參「濫竽充數」。見「濫竽充數」條。
此處所列為「濫竽充數」之典源,提供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1>使人吹竽2>,必三百人。南郭處士3>請為王吹竽,宣王說4>之,廩食5>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6>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一曰,韓昭侯曰:「吹竽者眾,吾無以知其善者。」田嚴對曰:「一一而聽之。」〔注解〕(1)齊宣王:名辟疆(?∼西元前324)。戰國時齊國國君,威王之子。在位十九年,卒諡宣。(2)竽:音ㄩˊ,樂器名。古代一種吹奏樂器,形似笙而較大,三十六管,後減至二十三管。(3)南郭處士:姓名、生卒年不詳。因家住南郭,故以為姓。處士,泛指無官職的讀書人。處,音ㄔㄨˇ。(4)說:音ㄩㄝˋ,「悅」的本字,喜悅。(5)廩食:官府發給的糧食。廩,音ㄌ|ㄣˇ。(6)湣王:名地。戰國時齊國國君,宣王之子,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樂毅攻入齊國都城,湣王逃至莒城被殺。在位四十年。
此處所列為「濫竽充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上》中有一則故事: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竽的合奏,所以每次都要三百多個樂工一同演奏。有位南郭先生,雖然不會吹竽,但因為知道齊宣王的這個嗜好,便請求齊宣王讓自己參加這個樂隊,宣王也很高興地答應了。每當眾多樂工一起合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混在數百人的吹竽隊伍中,有模有樣地裝出吹奏的樣子,沒人發現真相,他也因此能獲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後,湣王繼位,湣王雖然也喜歡竽的吹奏聲,但他喜歡的卻是獨奏,所以命樂工一個個輪流表演。南郭先生得到了這個消息,知道再也無法蒙混過關,只好逃出宮去。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濫竽充數」一語,用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卻混在行家中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充場面。有時也用來當成自謙之辭,比喻自己才德不足。
01.明.歸有光〈方御史壽序〉:「時崑之士同舉者七人,而予亦濫廁其間。」
MD5 | SHA1 |
---|---|
42bc5963d12491402f03c2f01d084cdc | 6faeeede1e3c28f0ace763146534095251374b5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