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

ㄋㄟˋㄕㄥˋㄨㄞˋㄨㄤˊ

nèi shèng wài wáng

解釋

內備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指內外兼修,學術、德行二者具備。《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邵雍》:「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明.李贄《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內聖外王是儒家思想觀點. 最早出現自道家典籍《莊子·天下篇》“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以自爲方. ”後被儒家所繼承,其含義指的是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 “內聖”,即將道藏於內心自然無爲;“外王”,即將道顯示於外,推行王道. “內聖外王”,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兩者的結合. 其中,“內聖”是體,外王則是用. 作爲儒家思想之一,孔子時代並沒有明確提出“內聖外王”這一概念,而《莊子·天下篇》明確提出了“內聖外王之道”,但其思想內涵與孔子在《大學》所提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把個人修身的好壞看成政治好壞的關鍵這一觀點相吻合 ,三大綱領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步驟)被視爲實現儒家“內聖外王”的途徑,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被視爲內聖之業,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則被視爲外王之業. “內聖外王”這一儒家思想也對中國的政治、倫理、文化以及哲學等產生重要影響. 孔子以德才把人劃分爲君子與小人兩類,並讓有德才之人居於高位,在其“六藝”教育中,把禮...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7e13b39496a91587a046bb3161effe7 6b69def91f63493a4776c378cd059f748134036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