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wèi tián hǎi
黃帝幼女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經.北山經》。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亦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難險阻,我們都將以精衛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本指炎帝幼女女娃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憤而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經.北山經》。後用「精衛填海」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亦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1>,其上多柘木2>。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3>、白喙4>、赤足5>,名曰精衛,其鳴自詨6>。是炎帝7>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8>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9>于東海。〔注解〕(1)發鳩之山:山名,地約在今山西省長子縣西,為太行山分支。(2)柘木:古植物名。今之柘木為桑科柘樹屬,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長刺。葉子具柄而呈卵形或橢圓形,可以養蠶。花排成列,成頭狀花序。果實如桑葚,圓形。樹幹質堅而直,是貴重的木材。柘,音ㄓㄜˋ。(3)文首:有花紋的頭。(4)白喙:白色的鳥嘴。喙,音ㄏㄨㄟˋ。(5)赤足:紅色的腳。(6)其鳴自詨:牠的鳴聲就是自己呼叫自己名字。指「精衛」為其名,亦為其鳴叫聲。詨,音ㄐ|ㄠˋ,呼叫。(7)炎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8)溺:淹沒、沒於水中。(9)堙:音|ㄣ,填塞。
精衛,為古代神話中的鳥,《山海經.北山經》裡描述牠的頭有著漂亮的花紋,嘴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據說為炎帝之女死後魂魄所化成。相傳炎帝有個美麗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很喜歡大海。有一次,她獨自在海邊遊玩,不幸失足跌入海中,再也沒有回來。而在東海西邊的發鳩山上,在女娃死後,卻突然出現一種美麗的小鳥,據說就是女娃的化身,總是「精衛、精衛」地叫著,於是被稱作「精衛」。這種小鳥,不斷地用牠小小的嘴,銜著山裡的小樹枝和小石子,投入東海,一心想把東海填平,以化解心中之恨。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精衛填海」,用來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然而,東海是如此的深廣,精衛鳥是如此的弱小,所以又可借「精衛填海」來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01.唐.聶夷中〈客有追歎後時者作詩勉之〉:「君看構大廈,何曾一日成?……精衛一微物,猶恐填海平。」02.宋.劉過〈呈陳總領〉詩其四:「商渠渡河河可憑,精衛填海海可平。」03.金.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五首之二:「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04.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貞烈》:「願魂化精衛,填海使成嶺。」05.清.徐枋〈鷓鴣賦〉:「帝子去兮不返,神女降兮焉如?翔千仞兮萬里,溯三湘兮九疑。乃使精衛填海,子規望帝,揮魯陽之戈,迴羲和之馭。」
【語義說明】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使用類別】用在「意志堅定」的表述上。
【例句】<01>這是項艱鉅的工程,若沒有精衛填海的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02>他雖然資質不佳,卻有精衛填海般的傻勁,所以才考取了大學。<03>先民以精衛填海的意志開疆拓土,其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後代子孫所景仰。<04>政府效法精衛填海,造出了海埔新生地,使這個沒落已久的小漁村又重現生機。<05>在重重的困難下,她憑著精衛填海的精神,終於創立這家育幼院,完成了父親的遺志。
精衛是中國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一隻神鳥,原炎帝之小女──女娃,一日在東海溺水死,死後化身爲鳥,“白喙赤足,首有花紋”,名叫精衛,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海. 這個故事就是精衛填海,最早載於《山海經·北山經》. 陶淵明有詩云:“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李賀《惱公》:“古時填渤懈,今日鑿崆峒. ” *《精衛填海》,中國大陸電視劇,38集,2005年 *《小太極》,中國大陸與臺灣合作的動畫劇,14集,1999年 *《精衛填海》,中國大陸動畫劇,10集,2007年 *《非人哉》,中國大陸網絡動畫劇,84集,2018年(精衛作爲配角出場) *《山海經·北山經》 *夸父 *羿 (唐堯) *愚公移山 *填海...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e657c3954db7ee691c51a7f4b89b15de | 6a46a1eea10ba9da17e21bca5a67253e2d374a1b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