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蟲

ㄌㄧㄣˊㄔㄨㄥˊ

lín chóng

解釋

身體表面覆有鱗片的動物。包括魚類、爬蟲類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鱗蟲是中國古代對動物的一種分類. 古代的中國人將動物統稱爲“蟲”,並將其依照體表特徵分爲五類:毛蟲、羽蟲、介蟲、鱗蟲和倮蟲 . 其中的鱗蟲是指體表被鱗片覆蓋的動物,包括魚類和爬行類. 最早有關鱗蟲的記載見於漢代的《大戴禮記》中. 其中認爲鱗蟲和介蟲(體表有甲殼覆蓋的動物)都是陰氣所生,“夏食冬蟄”. 鱗蟲中最優秀的種類是龍(“鱗蟲之精者曰龍” ). 中國古代書籍劃分自然物種時,也常使用五蟲的稱呼來輔助分類. 比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鱗部”四章. 李時珍在文中將鱗蟲分爲水、陸兩類 ,並且將“無鱗魚”、蝦、海馬、海豚等都包括在鱗蟲類中 . 五行學說中,五蟲與五行相對應. 其中鱗蟲屬水 ,主春季 . *龍 *蛟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五蟲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f3c16996fb98bee8472b937e3141c84 6a26b2af40b1bce9a79ef004a2a25df173925cd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