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

ㄐㄧㄝˇㄊㄨㄛ

jiě tuō

解釋

1.解除、擺脫。解脫束縛

2.佛教上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出家人解脫煩惱,證菩提果。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開釋、解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寧成傳》:「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收,於是解脫,詐刻傳出關歸家。」《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在印度宗教中,解脫(मोक्ष,或 मुक्ति〔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學與哲學概念,指生命個體能夠脫離世間生死輪迴及其帶來的各種苦,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皆繼承了這個觀念,但在理論上有不同的見解. 印度教吠檀多派認爲達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脫. 佛教則認爲依靠修行轉生到天界並不能完全從輪迴中解脫,必須依照四聖諦、十二因緣、三無漏學來修行,達到阿羅漢聖果或正等正覺佛陀的兩種涅槃方可脫離輪迴. 具體的方做法有許多種,如印度教講禪定、瑜伽、誦咒語等,佛教講誦陀羅尼咒、唸佛、禪定等,依各教派傳承而定. 解脫的梵語有多個,其中的詞根muk-、mok-,皆來自同一語根,義即「解開」、「放開」. 印度教的解脫理論主要是「與梵合一」,回到“梵我”境界,或「與神(自在者)合一」. 有三個道路可以達到解脫: *一是行爲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 *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 *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明而得到恩寵. 耆那教說七諦——命、非命、漏入、繫縛、制御、寂靜和解脫,認爲要想解脫必須通過持五戒(不殺、誑、盜、淫、蓄財)、修三寶(正智、正信...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b04eab11c64ddda36019b22f6cd6ccf 680ee89ed6c2d0f10bc62136bfdc5a19415b07e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