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

ㄉㄚˋㄅㄧˇ

dà bǐ

解釋

周代鄉大夫三年考試一次,稱為「大比」。後泛稱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周禮.地官.鄉大夫》:「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醒世恆言.卷三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來年大比,黃秀才必來應舉,那時待老身尋訪他來,與娘子續秦晉之盟,豈不美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鄉試,或稱鄉貢、鄉闈、秋闈、大比 ,是古中國自元朝仁宗時代起在科舉制度中正式設置的、以一級行政區爲單位舉行的全國性地方考試,是會試、殿試之前的考試. 明清時,參加考試人員,需有庠生、貢生等諸生資格. 考中者稱爲舉人,取得會試資格. 其中,第一名稱為「解元」,前五名稱為「經魁」. 中國科舉史上,唐朝的地方性考試,即州、縣舉辦的科舉考試稱解試. 宋朝時,科舉考試確立爲州試、省試、殿試三級. 元明清三朝舉辦的鄉試,自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鄉試起 ,至清朝光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癸卯恩科鄉試結束 . 越南、朝鮮亦有此類地方性考試. 以一級行政區——行中書省爲主要單位的元代鄉試,始於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即延祐復科. 以十一行省爲主,全國共有17個一級行政區舉辦鄉試. 研究者認爲,元朝政府以行省爲單位舉辦鄉試,是出於其地域遼闊的實際和中央集權的需要,亦被明清繼承. 元朝鄉試每三年一次,共舉行16次. 考試流程上,共有保舉投狀、鎖院應試、校文錄取三個步驟. 在四等人制度下,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在名額、出榜、場次、命題等方面享有不同待遇 . 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136...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fc41d1ca637181dbc9ae2b67be27dff 673d1f390b01f4e7ea70a81b4b2f3716a601959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