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常

ㄍㄤㄔㄤˊ

gāng cháng

解釋

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五常,仁、義、禮、智、信。綱常指三綱五常。《元史.卷一五八.許衡傳》:「嘗語人曰:『綱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們念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功夫。」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三綱五常,又簡稱綱常,中國儒家倫理架構,起源先王之學,經“思孟學派”“五行”闡發,歷經漢朝,並盛行於宋、明、清三代. 三綱即三倫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即五人倫:仁、義、禮、智、信 三綱之觀念原存於法家,在《韓非子·忠孝》中,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 ”儒家的孟子提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並列「四端」. 而“三綱、五常”的說法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 董仲舒從天人關係出發,根據“天尊地卑”思想,明辨了三綱五常,稱“惟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又循“陰陽五行”說,確立了“綱常”理論,孔子曰:“天數右陽而不右陰”. (董仲舒)又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婦為陰. ”春秋繁露: 基義 後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定“三綱”之說. 《白虎通義·三綱六紀》稱“三綱者何﹖……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 ”這種名教(名份與教化)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73098bf5772bda8c624b44458c23c3c 6520ad97aeb0b5be648856a21a181c57522f020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