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誹

ㄈㄨˋㄈㄟˇ

fù fěi

解釋

口不言而心非議之。《漢書.卷五二.灌夫傳》:「腹誹而心謗,卬視天,俛畫地。」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腹誹 ,意為在肚腹之中“誹謗”皇帝,儘管大臣話未出口,但皇帝僅憑自己的猜斷,即可予以加上此罪名制裁,表現出在皇權專制之下對於言論的控制. 漢武帝與張湯研議發行「白鹿皮幣」,一張白鹿皮幣,價值四十萬錢. 武帝徵求大農令顏異意見,顏異提出了不同看法:「今王侯朝賀以蒼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 」武帝大不高興. 張湯本與顏異有仇隙,後來有人告發顏異發表異議,武帝讓張湯審理顏異一案. 《史記·平準書》載“(顏)異與客語,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異不應,微反脣. 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 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 *周亞夫之反於地下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8ceda3b55417779b4bbad23392dbcef 6384090d04b039618f1cdca88547ae5ff209a6b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