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wén shēn
在身體皮膚上刺染各種圖案。也作「刺青」、「文身」。
刺青,又稱文身或紋身,指用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書畫出圖案或詞彙.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對「文身」的解釋為:「在人體的皮膚上刺上文字或圖案」. 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 *《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 」 *《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髮文身. 」 *《左傳·哀公七年》則指出:「太伯……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裸以為飾. 」---剪頭髮和紋身,不穿衣服當成裝飾. *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廣西的文身族羣:“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 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 在中國古代典籍,就曾出現文身、鏤身、紮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飛之母刺字的故事. 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 明朝將軍多刺青,最着名即1644年山海關名守將吳三桂,故清爲除明勢力,處斬名將後多取明將全身人皮且展示炫耀已逝人紋青皮,舊說還可做人皮燈籠賞玩,若人大面積刺青,刺青於後頸經背到腳跟皮膚,顯示他...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22b48b8f47360c8524b7e1888578b131 | 59bf1460dfd9b08fb4f7607fc3030fa454d0bc2f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