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後

ㄓㄥㄒㄧㄢㄎㄨㄥˇㄏㄡˋ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解釋

競相搶先唯恐落後。搭乘公共汽車要依序排隊,不可爭先恐後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競相搶先而不肯落後。如:「搭乘公共汽車不爭先恐後,才能表現秩序之美。」也作「恐後爭先」。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爭先」,爭著在前。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恐後」,惟恐落於他人之後。語本《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典源

1、「爭先」:《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晉1>、楚2>爭先3>。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4>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注解〕(1)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2)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3)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4)狎:音ㄒ|ㄚˊ,更也,交換。2、「恐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璽韍2>,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戒焉。〔注解〕(1)厥角稽首:叩頭時,以額頭觸地,即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稽,音ㄑ|ˇ。(2)璽韍:整組印璽。韍,音ㄈㄨˊ。

典故說明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書證

01.宋.董煟《救荒活民書.卷二.不抑價》:「于是商賈聞之,晨夕爭先惟恐後。」02.明.唐順之〈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於此之時,彬彬雅雅,爭先恐後,何其盛耶?」03.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香雲》:「侍女曳羅綺者數十百人,莫不妖冶,順承指顧爭先恐後。」04.《宦海》第一四回:「眾人聽了,雖然吃了一驚,卻大家都是要錢的心勝,哪裡肯住,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05.清.陸隴其〈懸賞購盜示〉:「如是,則人人賈勇,莫不爭先恐後。」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所以一聽了這話,便都爭先恐後的去了,督辦要阻止也來不及。」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使用類別】用在「搶前爭先」的表述上。

【例句】<01>搭乘公車要依序上下,不可爭先恐後。<02>戲院散場請依序離開,不可爭先恐後。<03>一打開柵門,賽馬就爭先恐後地衝了出去。<04>大雨過後,新苗爭先恐後地從土壤中冒了出來。<05>民眾都已養成排隊的習慣,爭先恐後的情景已不復見。<06>外面忽然鑼鼓喧天,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熱鬧。<07>一聽說百貨公司大拍賣,很多人便爭先恐後地前往搶購。<08>明星一出現,記者們就爭先恐後地提出各種問題,要他回答。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48ee139ec564b90069623f0768b99ac 58e685aa599c322e4d50f934e0c8877a67610c6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