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

ㄓㄨㄥˇㄒㄧㄥˋ

zhǒng xìng

解釋

1.宗族。《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

2.一種明顯區分社會階級的制度。以印度為例,最初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四大種姓種姓間因階級分明,所以不能交往、通婚。

3.佛教用語。指造成眾生在修行道上最終成就不同的根性。也稱為「種性」。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種姓(Caste,有時也被稱爲卡斯特)是一種社會階層制度,其特點是通過內婚制、繼承的方式傳承某一特定階層的生活方式(通常包括職業、階級、溝通交流習慣、禁忌等). 雖然說許多不同的宗教中都有種姓制度,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種姓將印度社會的人們嚴格地劃分成不同的組別,這一習俗從古時一直流傳至今. 然而,由於城市化、肯定性行動活動的進一步推廣,印度種姓制度在經濟活動上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 印度種姓制度也被許多學者用來研究印度之外類似於種姓的社會分級系統. 種姓一詞有時也用來描述蜜蜂、螞蟻等非人類動物的社會習慣. 當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基於人稱“”的社會組別以及理論上的瓦爾那應運而生. “瓦爾納”制度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出現在印度教的若干文獻中,將社會構想爲由四個階層組建出的結構:婆羅門(教師、學者、祭司)、 剎帝利(戰士、貴族)、吠舍(農民、商人、手藝人)以及首陀羅(勞務者). 這些文獻並沒有提及在瓦爾納制度中有任何隔離、不可接觸的種姓類別. 學者們認爲,瓦爾納系統是婆羅門構想出來的理論社會階級制度,但並沒有真的在社會當中成功運作過. 社會運行的模式是一直基於迦提(出身)...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d96aa1c9b44f3b914a58516605cf903 52b0e4587b3425c9bf2c56feb0ac6ab66e05ece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