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

ㄨㄟˊㄨㄟˋㄐㄧㄡˋㄓㄠˋ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

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趁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派兵直搗魏都大梁,魏軍被迫撤回,並於桂陵遭齊兵截擊,大敗,趙國之危遂解。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後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後方,迫使敵兵撤回的戰略。《水滸傳》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圍魏救趙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計. 原文注釋為:「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此計之意思是: *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例如利用敵人之精銳正在攻打另一國家,並且兩軍相持不下時,趁機攻佔敵方本土,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之敵人,不如尋找機會先打擊敵人虛弱之地方,消滅敵人.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 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 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 戰國時代,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國求救 . 齊威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文惠王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 (今河南開封). 果然逼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另說今山東荷澤)伏襲,大敗魏軍. 初時田忌計劃奔赴邯鄲,與魏軍主力決戰,內外夾擊,解邯鄲之圍. 但孫臏認為這不利於齊國,於是提出了更為創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搗虛」與「疾走大梁」. 「批亢搗虛」即是避實擊虛,攻其所必救 ,使敵人出現後顧之憂,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b995380e6742deb210819330d2764b5 51c64c5a873688f2f864e38408908a1d06dcda6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