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2 7

ㄋㄢˊ

nán

解釋

1.性、人。與「女」相對。孩子、女合班

2.兒子。

3.古代封建制度公、侯、伯、子、五等爵的最末一等。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1.人,與「女」相對。《禮記.禮運》:「有分,女有歸。」

2.兒子。如:「長」。《左傳.哀公三年》:「南氏生,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唐.杜甫〈石壕吏〉詩:「一附書至,二新戰死。」

3.兒子在父母前的自稱。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十有五日乙亥,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4.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凡五等。」

5.姓。如明代有斌。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 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候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 相較於女性胚胎,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 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 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不過上述的差異可能不會出現在跨性別或是雙性的性身上. 在漢語中,解作 #陽性的人,與「女」相對. #指兒子,如長. #古代爵位的第五等. 《商務字典》中「」字有以下解釋: #古稱能在田中出力勞動的壯年子, #性、人, #兒子,亦為對父母的自稱 #古爵位名. 公、侯、伯、子、五等爵的第五位等. 直至清代仍沿用. 「」字是從中國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及金文演變而來,亦可追溯至更遠古時代的陶文,屬象形文字. 中文不常區分年齡,所有性都通稱為「生」. 要強調年齡時,剛出生的稱為「嬰」,少於12歲的...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6a4908a557796858a347c063a73ce60 51625d909cf361d830ec25e94d9e5a02abb7530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