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ōng hóu
樂器名。一種古代的弦樂器。形狀類似瑟而較小,弦數不一,少只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撥彈奏。例箜篌所彈奏出來的聲音高亢激越,驚天動地。 △空侯、坎侯 ◎
樂器名,彈撥樂器。也稱為「空侯」、「坎侯」。漢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空侯。《風俗通》、《通典》則說是侯調所作。因為制器的人姓侯,故名空侯。而其聲坎坎,亦有叫坎侯。形狀似瑟而較小,弦數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等三種形制。現在新制的箜篌仿豎琴而製,有音箱,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絃樂隊中應用。
箜篌,是一種撥絃樂器. 漢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空侯. 《風俗通》、《通典》則說是侯調所作. 因爲制器的人姓侯,而其聲坎坎,所以叫坎侯. 分臥式和豎式兩種. 臥箜篌平放橫彈似瑟,又稱箜篌瑟,是公元前111年產生於漢代的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 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 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 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 琴絃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 箜篌與琵琶、五絃、箏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弦. 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絃. 日本奈良縣正倉院保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圖像,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 明清之後,逐漸失傳. 1930年代有箜篌複製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8dbbba42039c6a482746a3c7cb878954 | 515e8209517dd73c7763274c99edfc50dc96cdf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