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ō shū
流行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內容以講述民間或歷史故事為主。例說書的藝人必須具備說、學、逗、唱的本領。
1.講解書義。《墨子.耕柱》:「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
2.一種流行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評話、彈詞等。《紅樓夢》第四三回:「園中人都打聽得尤氏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書的男女先兒全有。」《老殘遊記》第二回:「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也稱為「挑閃」。
3.職官名。宋朝設置,陪侍天子內廷講說經書。掌進讀書史,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等事。
評書,又稱說書,湖北、廣東粵語地區及閩南語地區稱講古 ,在四川稱爲講書,古稱說話,是中國東北、華北、 兩廣、湖廣、四川一帶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 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 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 以說書者的說法:評書起源於東周時期,周莊王是評書的祖師爺. 但這只是一個傳說. 實際評書的創始人爲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說唱藝術的一部分,稱爲“弦子書”,他的老師莫後光提到說話理論是:「夫演義雖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萬類,不與儒者異道. 故取之慾其肆,中之慾其微,促而赴之慾其迅,舒而繹之慾其安,進而止之慾其留,整而歸之慾其潔. 非天下之精者,其孰與於斯矣!」 .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 . 晚清光緒年間,評書傳入皇宮中;因皇宮唱歌多有不便,於是改說唱爲“評說”,於是評書的藝術形式便固定下來. 民國是評書中興的時期...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177fef2c99b69263bbb238dadd21e55e | 4fc46ab1407aa572dad252c4dd045bae3f52646c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