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善色

ㄑㄧㄠˇㄧㄢˊㄕㄢˋㄙㄜˋ

qiǎo yán shàn sè

解釋

花言巧語,偽裝和善,以取悅人。《史記.卷二.夏本紀》:「能知能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巧言令色」。見「巧言令色」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巧言令色」之典源,提供參考。《書經.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1>而惠2>,何憂乎驩兜3>?何遷4>乎有苗5>?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6>?」〔注解〕(1)哲:明智。(2)惠:仁愛。(3)驩兜:音ㄏㄨㄢ ㄉㄡ。舜時的四個惡人之一。(4)遷:驅逐。(5)有苗:三苗,古代少數民族之一。(6)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諂媚。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巧言令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書證

01.《史記.卷二.夏本紀》:「能知能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14ea6ce4e355f731ab72aff3f571b54 4f8d140236c6de2390f08fe062dd71e9df69f01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