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

ㄍㄨㄛˊㄗˇㄐㄧㄢˋ

guó zǐ jiàn

解釋

我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隋、唐、宋、元、明、清稱國子監。晉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清末改革學制,自光緒三十二年起設學部,國子監併入學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 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覈;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為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在先秦以前,五帝時稱成均,虞舜時稱上庠,周代稱辟雍,漢以後稱太學. 隋朝初期,設立國子寺,不久改稱國子監,並同時賦予主管全國教育行政職能. 而在以前,太常兼有管理全國教育事務職能. 隋、唐等朝國子監內往往又設太學、國子學等.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日本遣子弟入監,增建國子監號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秋,琉球中山王遣其子日孜每及陪臣之子等至京,入國子監讀書,“琉球於諸夷爲最篤,國家待之亦爲最優. ” 國子監進入清朝時代後,亦招收朝鮮、俄羅斯、琉球、日本等國派遣人員來華,故設有號舍,專供留學生居住. 清代特設琉球學館,作為琉球學生讀書居所 . *祭酒一人,從四品,約同校長. *司業一人,正六品,約同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14e07c6c454e92514ff935971efe584 4e9210ef12c686bfab0e7245496ea695961a58f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