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叉

ㄧㄣㄔㄚ

yīn chā

解釋

一種用鋼材製成的測音器具。形狀像叉子,敲擊時,即發出明確固定頻率的聲音,且不因溼度等因素而改變。一般用於樂器音調的校正或語音實驗。老師使用音叉來教導我們分辨各種不同的音調。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一種用鋼材製成的測音儀器。形狀像叉子,敲之,即發出固定頻率的音。多用於樂器音調的校正或聲學實驗中。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音叉由彈性金屬(多為鋼)製成,末有一柄,兩端分叉,型如拉丁字母‘U’. 音叉擁有一固定的共振頻率,受到敲擊時則震動,在等待初始時的泛音列過去後,音叉發出的音響就具有固定的音高. 一個音叉所發出的音高由它分叉部分的長度決定. 目前最常為音樂家使用的音叉,頻率為440Hz. 此音高長久以來就被作為樂團的調音標準(近年來調音頻率逐漸以442Hz較為普遍),因為他同時為小提琴第二絃(又稱A弦. 其順序如下: 第四弦G 第三 D 第二絃A 第一弦E)的音高以及中提琴第一弦 ( 第四弦C 第三絃G 第二絃D 第一弦A )的音高. 不過市場上也有各種其他音高的音叉,如發出鋼琴中央部所有音高的音叉. 音叉在1711年由英國人約翰·朔爾(John Shore)發明. 他是一位宮廷小號手,作曲家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及亨利·普賽爾皆曾在曲子中專門寫下給他表演的段落. 他還是一個魯特琴手,魯特琴非常難以調音,朔爾發明音叉來給魯特琴調音. 音叉受到敲擊後所發出的音符非常的微弱,常常只有拿到耳邊才聽得清楚. 為此,有時在敲擊後會將音叉壓在如桌子等固體平面上,此舉讓這個平面有共振板的作用,大幅增加了音量...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d40c474682e25dfbef0a5bb8c448c01 4c06547d494437eefe3c27714a9daba0fecde7f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