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 yú yìng mìng
義參「疲於奔命」。見「疲於奔命」條。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源,提供參考。◎1《左傳.成公七年》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為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于漢。」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巫臣1>自晉遺2>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惏3>事君,而多殺不辜4>,余必使爾罷5>於奔命以死。」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于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注解〕(1)巫臣:一名屈巫,字子靈,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封於申,亦稱申公巫臣。與子重、子反不睦,後娶夏姬奔晉,二人即滅其族。巫臣乃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伐楚。(2)遺:音ㄨㄟˋ,給予。(3)讒慝貪惏:邪惡貪婪。慝,音ㄊㄜˋ,邪惡。惏,音ㄌㄢˊ,同「婪」。(4)不辜:無罪的人。(5)罷:通「疲」,音ㄆ|ˊ。勞乏、困倦。◎2《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反與子靈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扞禦北狄,通吳於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御、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疲於奔命」原作「罷於奔命」。春秋時,楚國結束包圍宋國那場戰役後,將軍子重自恃有功,向楚莊王要求申、呂兩地為賞賜,莊王本來答應了,但巫臣卻出面阻止,向莊王分析二城的重要性。莊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回成命,子重因此對巫臣怨恨在心。後來,又有另一大臣子反,想娶夏姬為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01.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以小方紙細書,揮翰如飛,文不加點,每盈一幅,則命門人傳錄,門人疲於應命。」
MD5 | SHA1 |
---|---|
9747b52330865963698f1f2d2719b4d3 | 4b8beb9bed6821a377fa085dec6eea45057bebd9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