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

ㄋㄧˊ

yū ní

解釋

沉積的汙泥。黃河河水挾著大量的淤泥,使河床變高淤塞不順。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沉積的泥土。

2.汙泥。唐.方干〈東山瀑布〉詩:「不緣真宰能開決,應向前山雜淤泥。」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淤泥(Silt),又稱沉泥或粉土,是泥土的基本組成成份之一. 地質學中,淤泥是介於沙土及黏土之間,長約2到62微米、直徑4到9微米的一種,主要由石英及長石這兩種礦物組成 . 淤泥可能以土壤的成份或懸濁水體內的沉積物兩種形式出現. 當河道泛濫,又或被山崩時的泥石流帶動,淤泥會在流動時隨同水體在沿途沉積成為土壤. 由於淤泥的比表面積屬中度,非黏粘,有好像塑膠那樣帶彈性. 當完全乾燥時,淤泥會變回粉塵般的幼細,但潮濕後立即又變回黏滑. 在手持的放大鏡下,淤泥清晰可見,往往帶有尖銳的外表. 當以牙齒咬或以舌頭觸摸時,這種棱角亦能感覺到,而這亦是分辨水中的淤泥或黏土的一種方法. 淤泥是通過對其原石施以各種物理過程而產生. 這些物理過程能夠通過利用原石內沙粒大小的石英晶體中的缺陷,將這些石英沙粒再細分 . 這些物理過程包括有:岩石表岩屑的風化作用 、霜凍作用 和 . 當中主要的過程是岩石在被水體運輸時造成的磨損作用,例如:河流粉碎、風成和冰川研磨 . 在半乾旱環境 中,產生了大量的淤泥. 乾燥後的淤泥又名粉砂,特別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淤泥. 礦物學上,淤泥的主要成份是石英和長石. 主要由淤泥組成...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34c06ef0b9468364f7b6d87f360c3bf 4a045bab874897daf97b9d7a57fc916ad402eda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