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子

ㄓㄨˋ˙ㄗ

zhù zi

解釋

一種長頸的酒壺。《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婦人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裡。」也稱為「酒注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注子,一名酒注子,特指中國傳統之執壺中用於盛酒和溫酒用途者,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可置於多有配套的注碗中以溫酒. 朝鮮又稱為瓶型酒煎子(甁形酒煎子、병형 주전자). 注子始於晚唐,盛行於五代至宋元時,多爲瓷質或金屬質(金、銅),形狀與罃(古代盛燈油的長頸油壺)相似,大腹,上有蓋,旁有嘴和柄,一側按流,另一側附柄,去柄安系者稱爲偏提 . 唐代中期多爲鼓腹、盤口短頸、短流,其身豐滿圓渾,流呈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流與柄在五代時逐漸加長,宋代器身趨向瘦長,多呈瓜棱形,流口與柄等高 . 中國燒製注子的著名窯址有唐代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釉貼花、釉下彩繪及郟縣窯黑釉藍斑,宋代景德鎮窯等 . 成套的注子、注碗在宋墓中多有出土,因配套使用,兩器多在一窯內燒成,形體通常諧調一致 ,注碗的造型,如大小及裝飾花紋均依注子的尺寸和形式而定. *注碗 *執壺(又稱“水注”) **湯瓶(茶瓶) *樽杓 *茶壺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0ccf27f2d3815fe06bbc589cab2baf7 46d7ed3818447a8cf5df4271e9409af2db6a76b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