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

ㄉㄨㄥㄌㄨㄛˊㄇㄚˇㄉㄧˋㄍㄨㄛˊ

dōng luó mǎ dì guó

解釋

Eastern Roman Empire

國名。西元三九五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帝國,東羅馬帝國領有東歐及亞細亞地區,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西元一四五三年為鄂圖曼土耳其所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東羅馬帝國,現代學界又稱之為拜占庭帝國,而其存在期間的正式國號皆為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中古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轉寫:Basileía Rhōmaíōn ),又名羅馬尼亞(中古希臘語:Ῥωμανία). 隋、唐時期又稱之為拂菻,在西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後,原羅馬帝國東部的政權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對於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 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國」,被視為新政權. 其國民在帝國一千多年的期間仍自稱爲“羅馬帝國”的公民,即“羅馬人”(中古希臘語:Ῥωμαῖοι 轉寫:Rhōmaîoi ). 帝國位於歐洲東南部,領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典時代和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爲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 其疆域在11個世紀中不斷變動. 色雷斯、希臘和小亞細亞西部是帝國的核心地區;今日的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從4世紀至13世紀是帝國領土的主要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亞半島南部...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69367b12e1f358b85cac3a87208c435 4650fb2fb66f8a5b24c4efeb688c6b759246c16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