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化音

ㄏㄨㄚˋㄧㄣ

ēr huà yīn

解釋

國語和某些方言中的語音現象。就是詞後所綴的「兒」字不自成一音節,而和前一字的音節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的韻母成捲舌韻母。花兒一詞,是名詞與兒字合為兒化音的例子。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兒化,是漢語語音中的一種特殊現象. 兒化的韻母稱作兒化韻,兒化的音節稱作兒化音. 狹義的「兒化」,指的是現代標準漢語中韻母帶上捲舌色彩的現象 ,在官話方言中也廣泛存在. 廣義的「兒化」,則指漢語語音史和方言中,由於受到「兒」字影響而產生的語音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僅在官話中,在吳語或粵語等語言中也存在(只是吳語、粵語不以捲舌音表現,而是以變調、鼻化來表現,嚴格上來說不屬於兒化). 現代標準漢語中,兒化指的是韻母帶上捲舌色彩的現象. 「兒」虛化最早見於東漢,而用作r音音譯最早見於十三世紀,但口語(er)音由北方向南擴散. 單韻母“er”(注音符號:ㄦ)的字(如:兒、爾、耳 )附著在其他字後面時前字和它發音的縮合及改變. 例如「盤 兒 」,「花 兒 」. 複合詞中,兒化音並非必須加在詞彙的最後方,如餡 兒 餅、爺 兒 倆、猴 兒 王,都是在首字後加兒化音. 一般來說,兒化時由於發生日化而發生以下的現象 : * 使舌位靠前且高的韻尾和消失. 例如「把」 、「伴」 、「蓋」 * 使韻腹的元音央化,例如變成、變成等. 例如「妹 兒 」 、「份 兒 」 . * 使韻腹、成爲介音,並...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ㄦˊㄏㄨㄚˋㄧㄣ

ér huà yīn

解釋

漢語北京音系和某些方言中的語音現象。即某些詞後所綴的「兒」字不自成一音節,而和前一字的音節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的韻母成捲舌韻母。如:「花兒一詞,是花字與兒字合為兒化音的例子。」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5536d22a0d8a3349ef0ecd88ffcb7d0 45a5240219d92071050a26b5a44a933d746c23c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