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

ㄙˋㄋㄧㄢˋㄔㄨˋ

sì niàn chù

解釋

佛教用語。佛教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精神專注地觀察:身體是不乾淨的;一切的覺受是苦;心念是無常,剎那生滅;一切現象都無實體。並一而再地練習。《雜阿含經》卷二○:「如是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於此法律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四念住(,),亦稱四念處、四意止,為南傳上座部佛教跟漢傳佛教《阿含經》根本修行方法,即是內觀. 指從「身」「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 也就是觀察當下的身體、感受,心識,乃至於世間一切諸法(現象),明瞭其剎那生滅 、無常、苦、及無我 的本質,斷除貪瞋癡煩惱,從苦解脫. 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空、無我纔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 有兩種解讀:,念之出發點,念之基礎,即念處 ;,念之現起,念之建立,即念住 ;傳統南傳論師多傾向前者,當代的菩提比丘等則傾向後者. 念即是八正道中正念 和七覺支中的念覺支 等的那個念 ;念能遍行,如守門者一樣,防護一切,捨不善法,修習善法 . 在部派佛教的經藏中,四念住,是一乘道、善法聚和一切法 ,身、受、心和法,分別以食、觸、名色和憶念爲所緣 ;修習三妙行 和安那般那念 能令四念住滿足,修習四念住能令七覺支滿足 . 說一切有部把修行此觀列入三賢位中,分爲“別相念住位”和“總相念...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71e0b626e77527ffacfb582d2d77e2d 455ec8ff8a5ca6a6f898cf492086a998cd32b33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