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骨細胞

ㄆㄛˋㄍㄨˇㄒㄧˋㄅㄠ

pò gǔ xì bāo

解釋

一種骨骼細胞,專門負責分解和吸收老化骨基質,和相對的造骨細胞達成動態平衡作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破骨細胞(Osteoclast,其中Osteo-來自古希臘語ὀστέον(osteon) ,意爲骨,-clast來自古希臘語κλαστός (clastos),意爲破壞)是一種存在於骨組織中的細胞,由多個單核細胞融合而成,直徑最大可達到100微米,細胞核的數目一般是6-50個. 破骨細胞由核因子B配體激活受體(RANKL),以及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分化產生.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釋放乳酸、檸檬酸、碳酸、碳酸酐酶及溶酶體酶等,對骨組織進行分解破壞 ,是體內唯一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細胞 . 該細胞於1873年由德國的阿爾伯特·馮·科立克最早發現 . 在牙發育過程中,能吸收脫落乳牙牙根的破牙本質細胞與破骨細胞相似,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繫 . 破骨細胞是起源於骨髓單核細胞的. 破骨前體細胞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進入血循環 ,到達處於吸收狀態的骨組織部位,在M-CSF和RANKL的作用下分化成破骨細胞. 人類破骨細胞通常具有五個緊密堆積的細胞核,直徑為150-200µm. 當使用趨化因子將巨噬細胞轉化為破骨細胞時,可能會出現直徑達到100µm的極大細胞,具有數十個細胞核,並...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898eacec2ce853ff43be89898286b25 45519a6c1ad0e37c21be1d3cf8794ecb49e393f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