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huāng mǎ luàn
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例生長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中,能夠接受完整教育的人並不多。
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語或出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兵連禍結」、「兵亂年荒」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據《元曲選》引)〔牛尚書云〕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我便做你的丈人,也做得過,請同花狀元並居東床。著你團圓,大排筵宴,做個慶喜的筵席者。
「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所造成動蕩不安的混亂景象。此處「荒」和「亂」都是指混亂的景象。「荒」或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馬亂」就是「兵慌馬亂」。戰亂時候,正是兵士慌忙,戰馬雜亂。另外,「荒」本來有「凶年」的意思。如:「饑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釋為「戰爭所造成的災害」。出現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元代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寫到牛尚書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遭驅被擄。」指的就是戰亂景象。不過在宋代傅肱《蟹譜.卷下.兵證》有一條資料,說:「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意思是說吳地有「蝦荒蟹亂」的俗語,如果忽然間湧現大量的蝦蟹,當地人會把這種情形當成兵災的徵兆。「兵證」就是「兵災的徵兆」。這條資料講的雖然不是「兵荒馬亂」,但是也許有所相關,所以附在這裡作參考。後來「兵荒馬亂」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
01.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源)02.《水滸後傳》第二五回:「我有個哥哥在城裡,因兵荒馬亂,好幾時不曾來。若無人拘管,自會去尋。」03.《鏡花緣》第一○○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裡還有閒情逸志弄這筆墨!」
【語義說明】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
【使用類別】用在「戰亂不安」的表述上。
【例句】<01>那年頭兵荒馬亂的,不知有多少人妻離子散。<02>這一路上兵荒馬亂的,誰也沒把握說一定逃得出來。<03>但願上蒼保祐我們,此生不必再過那種兵荒馬亂的日子。<04>一旦戰爭開打,必然到處兵荒馬亂,人們顛沛困頓,流離失所。<05>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裡,能保住小命已算幸運的了,那還敢再奢望些什麼。
戰爭(War)是在國家、政治實體、族羣或準軍事組織(如僱傭兵、民兵)之間密集的武裝衝突(armed conflict). 戰爭的特徵是極度的暴力、侵略、破壞以及死傷,參與方可能是正規軍,也可能是軍隊. 在國與國的戰爭中,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爲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在人類社會上,戰爭往往與政治緊密關聯,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 克勞塞維茨認爲“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以武力爲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從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圖),通過多次大規模對決使敵人失去抵抗的力量,這樣的行爲就是戰爭 . 兵法是在戰爭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戰爭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學者不認同戰爭一定和政治有關,有些戰爭出現時間比政治、國家還要早. 所以約翰·基根認爲克勞塞維茨的定義有侷限性,只適用於明社會,他給出的定義是:「戰爭一向是文化的表現,往往是文化形態的一個決定因素,在某些社會是文化本身 」.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的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 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a406c87f200834bc8869d1aed514e41e | 44b148bcc2a20452fbfc09bf6e5887774213f8ed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