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

ㄕˊㄕㄢˋ

shí shàn

解釋

佛教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十項道德行為。《大智度論》卷四六:「復次,有二種戒,有佛時或有或無;十善有佛無佛常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十善業(Daśa-kuśala-karmāni),或稱十善行、十善十善業道,是佛教中的十種善行、修行者的根本. 居士戒包括五戒 ,和受持一晝夜的八關齋戒 ,在大乘佛教中,十善或作為戒律受持,則稱爲十善戒、十戒,不是指沙彌十戒. 十善業道,即不行十惡業道,行十善行不犯五戒,可生欲界天 . 十善業道中的身三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語四善業道: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再加命清淨 ,即是四證淨中的聖所愛戒或稱聖戒 . 說一切有部等,將七善業道歸類入性戒 ,十善業道攝於而不含攝三妙行 ,比如十善業道不攝身語妙行之諸遮戒 ,和《施設論》所說諸業 ;根本 七善業道可稱為屍羅、妙行、律儀 、別解脫、別解脫律儀 、業道 、業 ,意三善業道:不貪欲、不瞋恚、正見,不是實意業、勝義意業 . 龍樹《大智度論》稱,行善業道及不自放逸,不論受戒與否,皆名屍羅 ,屍羅可略說為八種身口律儀及淨命 ,不飲酒是其中身律儀 ;十善業道是總相戒,在身口業七善業道所攝之戒外,不飲酒攝入不貪中 ;十善業道是持戒之根本,又稱為舊戒,佛陀出世與否都常在,而其餘律儀是佛陀出於惡世時制定的戒律,違犯十善戒,懺悔...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c3f14221bf177967acc139f7274a88b 44241fd2861568f8059c536d0511080b744e8fc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