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官

ㄒㄧㄥㄍㄨㄢ

xīng guān

解釋

1.星的總稱。因古人以為星座有尊卑,如人之官曹列位,故稱為「星官」。《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唐.司馬貞.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2.掌天文的官吏。唐.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星官曆翁,莫能與其校得失。」。《宋史.卷四七八.列國世家一.南唐潘佑傳》:「因薦平知省事,又薦星官楊熙澄為樞密使」。

3.星神。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一.論婦人形相》:「歷觀古名士畫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婦人形相者,貌雖端嚴,神必清古。」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星官是中國古代對恆星分組的方式,其名稱通常是由星羣排列的特徵來聯想附會. 相較於現代天文學的星座,星官的各自範圍較小、數量較多,因此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又將星官劃分為三垣和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 《步天歌》中記載有星官283個,明代末期則參考歐洲天文學的數據增補了近南極星區的星官23個. 中國星官的劃分現在主要是使用三垣二十八宿,而在這之前最早可能是將星象分成東西南北四區,也就是四獸、四維或四象等等,但也有如高魯《星象統箋》一書認為三垣出現最早,其次纔出現四維,再來纔出現二十八宿,而《文獻通考》則認為三垣出現的時間比二十八宿早,至於陳遵媯則在其著作中認為四維(四象)出現較早,而後分為二十八宿,而三垣則最後,並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元丹子的《步天歌》纔出現,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並沿用 而在《史記·天官書》裡,星象分為中、東、西、南、北等五官,中官是北極,裡頭有太一、天一與陰德,東官則是蒼龍,南官則是朱鳥,其旁邊有黃龍,而西官是白虎,北官是玄武 . 而在《晉書·天文志》裡,則將赤道以南的星列為外官,以北則是中官,《隋書·天文志》則改以二十八宿為界,遂形成由四獸、中官與外官構成六...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9eed07d4be0707425ce82ceea011874 43f9ebd684263d5fd0032b666aad2b4b257772c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