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

ㄕㄤㄏㄢˊ

shāng hán

解釋

由沙門氏傷寒桿菌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約為兩周,症狀為發燒、頭痛、發冷、腹痛、便祕或腹瀉、脈博緩慢,甚至出現肝脾腫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腸胃出血、肺炎等併發症。傷寒為法定傳染病,每年定期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 △腸傷寒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中醫上指外感熱病的總稱;亦指受了風寒而引起的病。

2.病名。病原體為沙門氏傷寒桿菌,可經由飲水或食物傳染。潛伏期約為兩周,症狀為發燒、頭痛、發冷、腹痛、便祕或腹瀉、脈搏緩慢,甚至出現肝脾腫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腸胃出血、肺炎等併發症。也稱為「腸傷寒」。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傷寒(Typhoid Fever),在漢語裡命名的歷史由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 為所導致的感染症 . 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 . 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 . 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祕,以及頭痛的症狀 . 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 . 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 . 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 . 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 . 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 . 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 ,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 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 . 風險因子包含不完全或衛生不良 . 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 . 診斷方法包含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 ,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 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 . 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4d70d99b9e2afe2d786c185bf01a1fd 435fba3d84379303c754b0da70cb295acfe76c6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