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觀火

ㄍㄜˊㄢˋㄍㄨㄢㄏㄨㄛˇ

gé àn guān huǒ

解釋

隔河觀看對岸失火。比喻事不干己,便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朋友有難,怎麼可以隔岸觀火,不聞不問呢?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在河水對岸觀看火災,而不加關心協助。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的態度。如:「朋友有難,怎可隔岸觀火,置之不理呢?」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在河水對岸看火災。※語或本清.梁啟超〈呵旁觀者文〉。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見死不救」

典源

※清.梁啟超〈呵旁觀者文〉(據《飲冰室文集》卷五引)天下最可厭可憎可鄙之人,莫過於旁觀者。旁觀者,如立於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其紅光以為樂。如立於此船,觀彼船之沈溺,而睹其鳧1>浴以為歡。若是者,謂之陰險也不可,謂之狠毒也不可,此種人無以名之,名之曰「無血性」。嗟乎!血性者人類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無血性則是無人類無世界也。故旁觀者,人類之蟊賊,世界之仇敵也。〔注解〕(1)鳧:音ㄈㄨˊ。鳥綱雁形目,狀如鴨而略大。體長二尺許,嘴扁,腳短,趾間有蹼,翼長能飛翔,常群居於湖沼中。或稱為「野鴨」。

典故說明

隔岸觀火」是指在河的對岸看另岸的火災。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有人認為這句成語是出自於五代乾康的〈投謁齊己〉詩,詩裡有「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說:乾康來到齊己的住所,看到對岸的紅塵世界忙碌熱鬧如火,但是窗子裡的修道者齊己卻像一座山,冷冷冰冰。這裡的「隔岸紅塵忙似火」,語義和「隔岸觀火」事實上有點差距。清末梁啟超有一篇〈呵旁觀者文〉,裡面說:「旁觀者,如立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紅光以為樂。」這裡的意思正是「隔岸觀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說這種隔岸觀火的人就好像站在這邊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卻把它當成是隻水鳥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為樂了。後來「隔岸觀火」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

書證

無書證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

【使用類別】用在「置身於外」的表述上。

【例句】<01>要我見死不救、隔岸觀火?我做不到!<02>朋友有難,怎可隔岸觀火,置之不理呢?<03>他準備隔岸觀火,讓雙方惡鬥下去,好坐收漁翁之利。<04>在此次變故中,最讓我寒心的是多位好友隔岸觀火,不肯伸出援手。<05>那些平日所謂的朋友,一知道我們有難,反倒個個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06>我讓他們自己設法度過難關,其實是在訓練他們處事能力,怎能說我是隔岸觀火呢!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解釋

隔岸觀火是兵法三十六計(亦稱三十六策)的第九計. 原文爲:「陽乖序亂,陰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勢自斃. 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敵方內部矛盾區域激化和表面化,秩序混亂. 這時,我方一定要靜靜等待敵人發生暴亂. 等敵人反目成仇,窮兇惡及,勢必自取滅亡. 這就是豫卦的原理:能夠順應實際而行動,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 敵人內部的傾軋氣氛已經暴露出來了,還要逼迫他,就會使敵人拋開內亂而齊心還擊. 如果遠遠地避開,他便會自行發生暴亂. 三國時,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敗了,帶領幾千名騎兵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 公孫康原先一直仗着自己所處的地方遠,而不肯服從曹操. 待到曹操擊敗了烏丸的冬胡族以後,有人建議曹操立即乘勝遠征公孫康,順便抓住袁氏兄弟. 曹操說:“我正要公孫康殺掉袁尚、袁熙並把它們的人頭送來呢,用不着煩師勞衆去遠征了. ”9月,曹操率領大軍從柳城(今遼寧省錦縣西北)回來,公孫康立即殺了袁尚、袁熙後把腦袋送來了. 諸將很驚訝,向曹操請教. 曹操說:“公孫康素來害怕袁氏兄弟吞併他,如果我急於用兵,他們一定合力抗拒;如果放鬆一下,他們就會自相火併. 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2c7472a052919872c327230b88e2610 40b5aa96cbdf6ef4e580aa40dfa294a18b25361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