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羅尼

ㄊㄨㄛˊㄌㄨㄛˊㄋㄧˊ

tuó luó ní

解釋

一串幫助記憶的語言或聲音。為梵語dhāraṇī的音譯。意譯為總持。一般認為它具有神祕的力量,使持誦者獲得功德和對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漢、藏佛經中,陀羅尼皆採音譯。其篇幅長短不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陀羅尼(梵語天城文:धारणी,;藏語:གཟུངས,轉寫:gzungs),意譯總持、能持、能遮、遮持,又音譯作陀隣尼、馱囉尼,持的意思是「無所漏忘」 ,能持的意思是「持諸善法,不令漏失」. 能遮為「遮諸惡法,不令得起」. 二者合稱遮持,又作總持,意思是「持善不失,持惡不生」. 總持又解釋為「對經典的文字、義理、修行功夫,皆悉持守、掌握」,或者「用簡要精鍊的詞句,含攝教法義理」 . 又翻作咒,是指真言(mantra),真實無二之言是真言. 又稱持明(vidyadhara)、密語(祕密語)等,真言或咒,是以梵語、俗語的字母及句子構成,出現於佛教經典中. 陀羅尼和曼怛羅都有真實之言、咒之含意,不過陀羅尼大多指可明白理解其意思的詞句,用來憶持教法,而曼怛羅則大多為不知道意義,需特別傳授的祕密語句 . 印度最早的真言是婆羅門用於祭祀的吠陀贊歌. 通常陀羅尼、真言、明咒、神咒,被視為同義詞而混用,不過這些詞彙仍有些許表達上的差別. 另外,陀羅尼大多會強調其普傳的特性,而曼怛羅(mantra)則較具有祕密的性質而需特別傳授. 諦語並非固定的詞句,而是隨場合發出的誓言. 咒願則是一般場合的祝福之語...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bd79fcf675192aafb55e8eba43e7e66 40645e6f9a21c77bcdd0df2ea2df2d060f11b69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