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唄

ㄗㄢˋㄅㄞˋ

zàn bài

解釋

歌詠讚頌佛教三寶的偈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三:「又差二尼,能讚唄者,於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淨水。」《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齡傳》:「每災異,輒聚緇黃,讚唄于其間。」也作「唄唱」、「唄讚」。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梵或梵匿,爲“梵”(梵語:Brāhma)和“唄匿”(梵語:पाठ,pāṭha)的組合,即唄匿,爲印度宗教慣用的唱誦風格,後引入佛教音樂中,簡言之是為了方便經文的諷誦,而漸漸形成具特定旋律與節奏的音聲組織. 在漢地多以“梵唄”稱. ,爲“唄匿”的簡寫,對應的梵語是पाठ(pāṭha)或पाठक(pāṭhaka),唄對應音節pā,匿(古音娘母*nrik或透母*thok,取後者)對應音節ṭhak-;本意是唱誦 ,有時加以音樂(梵樂)伴奏,增強節奏感和可記憶性,方便誦經. 梵音譯全稱“梵覽摩”(Brāhma),用來代指印度地域事物,也可指清淨無染的,故「梵唄」一詞可解釋為「印度式的諷誦」或「清淨的諷誦」. 梵唄隨著漢傳佛教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 朝鮮字稱범패/梵唄(Beompae). 在日本,“唄”字甚至有歌唱、歌曲的意思. 梵唄主要有三種用途. 首先是講經儀式,通常行於講經前後;其次是六時行道,即寺院每日作朝暮課誦之用;最後就是經懺法會,譬如「觀音菩薩聖誕」、「梁皇寶懺」、「水陸法會」等等. 據《長阿含經》記載,梵唄必須具有五種特性:「一、其音正直. 二、其音和雅. 三、其音清徹. 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e61158b431f59cb5dcb9babc5abd683 3f64c004672750518be825f128efa29f3d1e93a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