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米

ㄗㄞˋㄌㄞˊㄇㄧˇ

zài lái mǐ

解釋

臺灣稻米類型之一。屬於秈稻型之稻米。臺灣先人由中國大陸移民臺灣時,自大陸引入秈稻品種種植,其後日本人占據臺灣,又引進粳稻品種,經選拔改良後種植。為了區別兩種稻米,故將原秈型稻米稱為「在來米」,而改良後的粳型稻米稱為「蓬萊米」。在來米含直鏈性澱粉高,黏性低,易變硬,適製成蘿蔔糕、碗粿、河粉、米粉等。自從引進蓬萊米後,臺灣地區已很少食用以在來米烹煮的米飯。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稻(學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是水稻的一個亞種(印度型,indica). 秈稻碾出的米叫「秈米」 ,亦有稱絲苗米(港澳)或在來米(臺灣). 與粳稻相比:秈稻生長適合長日照,較耐熱耐旱;生長期較短,可一年兩至三熟,產量高,或可和其他作物輪作;米粒長但粘性差,米粒中蛋白質和直鏈澱粉含量均較高 . 傳統上,華中、華南、臺灣、印度及中南半島種植的為秈稻;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朝鮮等地所種植的水稻品種為粳稻. 秈稻在長江流域(華中地區)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早期臺灣原住民栽種的糧食是以粟(小米)為主,直到明鄭鄭成功來到臺灣、發現臺灣很適合栽種水稻,秈稻才開始由中國大陸引進臺灣大量栽種,因此開啟臺灣稻米王國的開始. 但是臺灣稻米的基礎工程奠定在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政府以「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殖民策略投入經營臺灣的蔗糖與稻米產業,大力建設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並將所生產的蔗糖及稻米運回日本,當時臺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而日本人在臺灣育種出了適合臺灣耕種的粳米品種蓬萊米;...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2d3aa48c9a5718c915831c116da9d40 3f0693cccdd618ff49ae47ec611ae96aef42bf7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