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

ㄩㄝˋㄒㄧㄤˋ

yuè xiàng

解釋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變化。主要月相有四個,即朔、上弦、望、下弦。也常以新月、眉月、殘月、凸月等描述。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月相,是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光形態. 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之部份反射太陽光,纔可見發亮,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之陰暗面. 根據天文學,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規律地變化,使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明之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 月相盈虧週期平均是29.53日,曆法中之朔望月源於此. 當地球位於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被太陽直射的月球部分,這就是滿月. 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陽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朔;而當首度再見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時,稱為「新月」. 當地月聯線和日月聯線正好成直角時,我們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陽直射的部分的一半,這就是弦月(半月,因為月球亮部的圓弧如同弓柄,近似直線的黑影邊緣如弓箭的弦,故得名). 月相的更替週期是29.53日,稱爲一個朔望月,它是曆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 這個時間比月球公轉的時間(恆星月)要長,因爲當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一個朔望月月球大約要繞(360+360*29.53/365.24) 27.32天. 月相不包括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之月食. 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ce072f6934f345cb0daf897056dc9bc 3e4c2391108465db67b168319dc5b0a3c6b556c7
什麼是雜湊